华罗庚的读后感6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只有认真阅读相关内容,我们才能写出有价值的读后感,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信息的整合与应用,以下是怎么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华罗庚的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华罗庚的读后感6篇

华罗庚的读后感篇1

在寒假里我读了《华罗庚》这本名人传记,它感人的真实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写了华罗庚坎坷的少年时期,他出身贫寒,不讨人喜欢,但他却很顽皮,很有自己的想法。在 8岁那年,华罗庚遇到了他的恩师王维克。王维克老师告诉他:“学习知识要认定目标,集中精力去钻研才会有成就。”这番话对华罗庚启发很大,他发奋图强,刻苦研究他热爱的数学。

华罗庚xx年9月28日,日军开始轰炸昆明,他几次被轰炸的尘土埋在里头,但他以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并且在这期间他仍旧坚持发表了xx年,华罗庚访问了苏联、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在美国全家人终于团聚了。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强求华罗庚留在美国,但他毅然回到祖国,永远做中国的儿子。 985年6月,华罗庚在日本大学讲坛上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5岁。

书中让我胆战心惊的`故事是:一次,日本轰炸了华罗庚的防空洞,把他埋了起来,但他坚强、勇敢地战胜了死神,成功地获得了亲朋好友的救援。

读了这本书,我从中了解了伟大的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坎坷而又卓越的一生。他那坚强的意志,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品质深深地鼓舞了我,我们要向他的伟大精神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华罗庚的读后感篇2

现在常有人说“从小,从根本抓起。”可是这种话可能在富贵的人家里体现。有多少人黑夜里自己摸索,自己发现,自学成才。但是在自学成才的人里又有几个不是经受了难以接受的挫折与艰苦。他们并未放弃,其中令我最难忘的就是教学奇才华罗庚。

在1910年的冬天,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可是只要在其中你才会发现,他的到来光给他们整个家庭填了希望与美好的向往和无限的憧憬。是的,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从小的淘气是每个男孩必然携带的性格,也可以这么说,不淘气就不是男孩子。

在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男孩子聪明,可是对于正上初中的华罗庚就不灵了,因为性格的孤僻,他不像别的孩子下课跑到老师身旁问东问西,也正是因为这样老师对他并不是用正眼相看,反而增加了一些冷漠刻薄,而经常找他麻烦。这对一个孩子来说,不是一个小学生常打一百分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但是他从未放弃过。

就像韩愈的马说一样:“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只有重视人才,才会成为一个人才。华罗庚的启蒙老师王维克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他看出了华罗庚的天分,并努力的培养。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会碰出耀眼的“火花”而华罗庚也并非没有努力。在他刻苦钻研的时候,还曾被起名叫“罗呆子”,可是他从未介意过,反而专心致志的学习。他的思绪在数学的天堂里来回飘荡,他的内心早已献给数学。

对呀,一个爱学的人怎么会没有成绩呢。他也发表了自己的'论点《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虽然他也曾被拒绝,但是他还是坚强的撑了下来,也努力的完成了。

这本书使我明白没有笨的人,只有自己对自己怠慢,自己都不看好的人。所以我们要努力!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最近,我翻开了《世界名人故事全知道》系列丛书,一看到其中的《华罗庚》,就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了解关于他的故事。

华罗庚的读后感篇3

华罗庚是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一个小商人的家庭。他天资聪慧,自幼酷爱数字。19岁那年,他凭着自学的数学功底,指出一位大学教授的论文有错,并写出了《苏家鸲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后来他长大后去了美国。月薪达20000美元,有小汽车和洋楼。但他常说:“梁国虽好,非久居之乡!”后来他回到回到祖国,于1958年去世,享年75岁。

读完他的故事后,我被他的故事给吸引住了。他小小年纪,就能指出一位大学教授论文中的错误,说明他的数学基础很扎实,,才会指出错误,否则一定会弄得啼笑皆非。而他的爱国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虽然他在美国,薪水很高,但他没有忘记祖国母亲的恩惠,一定要回到祖国发挥他的数学特长,为祖国争光,他这种数学造诣和爱国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在我小学的五年生活中,我一直以华罗庚为目标,每天我都做上十几道奥数题,以此增长我的题量。因此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是因为奥数开拓了我的思维,也是因为我的勤奋。这都是我按照华罗庚写在书上教给我的人生道理。

是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聪明是在于平时的勤奋练习,成为天才是在于平时的积累,我们按照华罗庚的讲述,好好学习,最终走上成功之路!

华罗庚的读后感篇4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教授大胆质疑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当时,华罗庚只是一个杂货店的店主,可是他却不怕他人讥笑,敢于怀疑数学权威苏家驹的理论,并大胆否定其错误论断,实在是难能可贵。这种善疑精神正是他打开数学王国的金钥匙。

华罗庚成为当代世界数学领域的一颗巨星,完全是一个惊人的奇迹。他才读初中毕业,他曾说自己只是贫穷人家的初中毕业生。

华罗庚正是以他坚忍不拔、顽强不息的精神,成就了自己的.追求,获取了今天的成功。也正因为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和启发了人们,让我们获益良多。

华罗庚因为一次高烧,他的脚瘸了,但贫困和疾病反而使他学好数学的志向更加坚定,他总是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他,还学会了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发表了多篇论文,成为中外很有名气的数学家。

华罗庚在概括他全部的治学精神时说道;“学习必须踏实,不能踏空一步。踏空一步,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踏空多步,补不胜补,就会使人上不去,就会完全泄气。”

我要以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华罗庚的读后感篇5

今天是星期天,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我感到特别的轻松。

终于可以出去好好的玩一玩啦,正当我规划怎么玩的时候,突然间我看到了爸爸桌子上放了一本书——《数学家华罗庚》,当我打开第一页我就被里面主人公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华罗庚小时侯很爱动脑筋,下课,别的同学都出去玩了,他还在教室里想老师讲的问题,有时侯由于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同学叫他,他都听不见。久而久之,同学们送了他一个外号,叫他“罗呆子”。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考进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到最后一个学期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50元食宿费,只好退学,所以他的一生只有初中文凭。但是不能上学并没有阻挡华罗庚爱学习的.势头,失学回家后一边自学数学,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他一钻进数学题就好象进入了无人之境,不是忘记接待客人,就是把客人气走了,还经常算错了帐多找了钱。父亲气极了,有一次他把华罗庚的数学书烧了,华罗庚心疼得晕倒在地。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了一名管理员,他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认真地自学。

看完了这本书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刚刚的我还在想完成作业要去哪里玩了,对于作业就像是一项任务,早点做完就有多的时间玩。想想华罗庚小时候的学习条件那么差他都可以那么努力地学习,我们更应该像他一样勤奋地学习。读了华罗庚的故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华罗庚的读后感篇6

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发现了有关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读了以后,深有感触,也是这个故事使我对华罗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县,小时候家境贫寒,因此,没有好好学习,直到念初中时才开始在王维克老师的认真辅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

我最喜欢华罗庚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因为他自学成材,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前人的不正确的说法。虽然多数不是被讽刺就是被嘲笑,但他依然不停地工作,写文章,希望能够发表。

读到华罗庚与病魔斗争,最后落得残疾时,我震惊了,华罗庚小小年纪就成了瘸子,每走一小步,右腿都先要在地上划个圈,这如此大的挫折,对于华罗庚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并没有被吓倒,而是暗下决心,走自学数学的道路。是呀!人的身体虽然残废了,但精神不能残废!而华罗庚的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呀!后来,他被独具慧眼的熊庆来所倚重,从此,年仅21岁只有初中文化的残疾青年华罗庚离开了闭塞落后的小城金坛,来到了闻名全国的北京清华大学,在熊庆来教授手下当一名助手,月薪40块大洋,简直是“一步登天”。

每每看到这里,我就在想:熊庆来慧眼识才,主要是因为华罗庚有才。金子是不会被埋没的!正是这种刻苦钻研、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数学家。如果他在残疾时就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如果他没有从小对数学的那种痴迷;如果没有夜以继日地工作,写论文,他能有今天的成就?

其实,只有付出了勤劳和汗水,才能得到成果。每一位成功的科学家都会遇到与常人所相同的困难,但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屈服,而是更加努力,这大概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吧!

华罗庚的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读了朱自清的春的读后感6篇

吃的朱自清吃的读后感最新6篇

初三的读后感通用6篇

读后感草房子的读后感6篇

《背景》的读后感6篇

在人间的读后感6篇

《神笔马良》的读后感6篇

狮子的读后感参考6篇

读后感草房子的读后感精选6篇

读后感草房子的读后感通用6篇

华罗庚的读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