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教案需要包含教学内容的详细解释和示范,在制定教案时,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怎么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露和霜的教案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露和霜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演唱歌曲。
2、体验开着“橘子船”与大家分享水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的苹果、梨子、菠萝、橘子各一,配套图标一套(如图)。
2、幼儿人手一个橘子。
3、幼儿已熟悉《橘子船》旋律,会唱《水果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着《橘子船》的旋律做律动“摘水果”。
师:果园的水果成熟了!我们一起来摘果子吧!
2、演唱《水果歌》。
幼儿根据教师逐一出示的水果,演唱《水果歌》进行练声。如,教师出示苹果,幼儿演唱:“来来,我是一个苹果,果果果果果果……”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想象。
师:橘子瓣儿像什么?(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大胆讲述,并根据幼儿的讲述引出橘子船,出示图标一、二)。
2、理解歌词内容。
(1)橘子船要开了!它要开到哪里呢?请你们听老师唱一首歌。
(2)教师范唱后提问:小船开到谁的`嘴巴里了?(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图标三、四。)
(3)教师再次范唱,一边唱一边逐一指图,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
3、学唱歌曲,体验与大家分享水果的快乐。
(1)幼儿在“开小船”的游戏情景中,学唱歌曲。(教师在幼儿面前巡回“开”着“橘子船”,带领幼儿学唱3~4遍,后面两遍教师可适时地将“船儿”开进幼儿的嘴巴里。)
(2)幼儿大胆想象并替换歌词演唱。
师:小船除了可开到妈妈的嘴里边儿,还可以开到谁的嘴里边儿呢?(幼儿如说“开到爸爸嘴里边儿”,就替换原有歌词引导幼儿集体演唱。)
(3)讨论和交流。
师:为什么小船要开到妈妈和其他人的嘴里边儿呢?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己剥橘子,师幼一起唱歌,幼儿将橘子船开到教师或同伴的嘴巴里。
附:橘子船
剥个橘子瓣儿,
像只小黄船儿。
小船开到哪儿?
妈妈嘴里边儿。
露和霜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借助重点词句朗读(背诵)第一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读懂课文从湖面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写出了捕鱼的全过程。
3、研读课文,从中感受渔人捕鱼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诵读——感受物宁人静。
1、复习引入:又平又静的湖面像一面大镜子,里面映出了哪些美丽的景物?随机点击屏幕出示画面。
2、这是一幅又美又静的画面,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话,读一读体会这种宁静。
3、自由轻读第一段,试着借助重点词句,把第一段背下来。
(二)研读——领悟捕鱼的情趣。
1、辨析“一抹”体会含义。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学得“抹”好在哪里?
4)交流:
——鸬鹚训练有素
——似在鼓励鸬鹚
——怕似惊动鱼群
——渔人享受宁静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趣。
1)研读2—4段,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
2)交流
——抹出了“粼粼波纹和浪花跳跃”
——抹出了“鱼”
——抹出了“渔人的忙碌”
3)合上课本想象:这一抹还会抹出什么来?
4)表情朗读2-4自然段。
(三)体味——提升静谧意境
1、个别读5、6、7自然段,听了有什么感受?
2、这里为什么用“恢复”?
3、研读: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这时又是一种的静?
4、你能把这种静读出来吗?
5、课堂。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一抹一词,研读了课文,一起享受了渔人的忙碌和喜悦,并读懂了从鸬鹚等待命令到下水再到列队回去,使美丽的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而且这种动和静的景象都充满了美的情趣。
露和霜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幸福的含义,体验蜗牛享受幸福的快乐。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结合自己理解的“幸福”创编诗歌。
3.认识重点字词“蜗牛”、“幸福”。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册、有观察过蜗牛的经验。
2.老师准备
大图书、录音机、大字卡(第⑧页)、歌曲《蜗牛和黄鹂鸟》的音带。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
2.歌里唱的是什么?你喜欢这只蜗牛吗?
小结:蜗牛一步一步地往前爬,你知道在它的眼中,什么事最幸福的事情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蜗牛的世界,感受一下它的幸福生活吧!
二、自由阅读。
将小图书发给幼儿,鼓励幼儿自己观察理解画面内容。也可以和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看到的内容。
三、大图书阅读。
1.幼儿看大图书听录音,欣赏诗歌一遍,进一步熟悉诗歌内容。
2.师幼共同阅读大图书。
蜗牛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很幸福?教师出示大字卡“蜗牛”、“幸福”。
3.教师小结:原来在蜗牛的眼中,觉得自己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美好,有自己喜欢的'花,有温暖的家,所以它觉得自己号幸福。
4.在你的心目中,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最幸福?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将其加以总结提升。四、体验式阅读。
1.配乐诗欣赏,师幼一起感受故事中优雅、恬静、幸福的滋味。
2.师幼一起朗读诗歌。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回忆并讲一讲自己觉得最幸福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五、结束活动。
师幼共同整理物品,结束本次活动。
附诗歌:
?我是一只蜗牛》我是一只蜗牛,只能慢慢的爬,
我不羡慕高飞的雄鹰,因为地上有我喜爱的花。我是一只蜗牛,只能慢慢的爬,
我不羡慕快跑的骏马,因为泥土里有我温暖的家。我是一只蜗牛,只能慢慢的爬,
许多花儿位我微笑,我也很幸福,你知道吗?
露和霜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有兴趣地了解张大千作品的特点、写生手法和构图特点。
2 、学生喜欢尝试对绘画工具的创新,了解泼彩绘画的表现方法。
3、学会对同色类、对比色的运用。逐渐培养发现美、捕捉美、表现美的能力。
4、通过故事学习张大千先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敢于坚持真理、尊重事实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了解泼彩绘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让学生理解“泼墨”并不是单单往画面上“泼”,其实大笔挥毫也是“泼”,理解了这一点才会画好。
媒体设计:
1、张大千的美术作品(图片或vcd光盘)
2 、纸、板刷、毛笔、颜料及自制美术工具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学生排队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物品。
二、发声练习
(1)断音练习(小黑板)
(2)长音练习。
(3)三声部练习(轮唱练习)
活动一:
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最为杰出的优秀画家之一。在他的传世作品中,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又无所不精,是现今最受海内外收藏家青睐的中国画坛巨匠。师生共同搜集张大千先生写生和创作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并欣赏他的作品,体会他对祖国山河的情感并描述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老师首先向学生提问:美来自哪里?又应该如何表现?美反映了什么?请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一起聆听下面的故事。
欣赏作品并提问,请同学们讨论发言;作品中表现了哪些内容?对形象处理的特点?色彩的特点如何?构图的特点(几何形的平面分割和迅速占领画面)如何?
活动二: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周围的景物、事物,来分析它们的`特点,选择自己认为适中的方法来表现。
通过讨论张大千先生对表现工具的选择,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选择材料,自制绘画工具,进行表现。
主要是泼彩的工具材料,复习和巩固第六册《艺术家的故事》中对水墨画的初步尝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趣。
泼彩绘画,要注意颜色冷暖的协调,一味的暖色,会使画面变得浮躁;一味的浅色,会让人感觉轻浮。因此,墨色和深沉的冷色,对画面的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泼彩后的作品,在半干或干后,还可以用毛笔蘸墨色在局部进行适当的勾画。
露和霜的教案篇5
小小手
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小手的作用。2、能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初步仿编。活动准备:幼儿用小手做事的相片。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1、教师出示自己的手,向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看,这是我的手,我有一双手,我的这双手能做许多事情,你们的小手会做事吗?你们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说说。
2、教师小结。
二、理解学习儿歌。
1、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有一双手,他的.小手也很能干,我们来看看他的小手都做了什么事情。谁来说说?(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画,说说小手做的事情。)
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遍儿歌。
教师:有首好听的儿歌说的就是能干的小手,名字叫小小手,我们一起来听听。
3、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说了什么?
4、学习朗读儿歌。
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边拍手边念儿歌。
5、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演儿歌。
6、创编儿歌。
(1)我们小朋友的小手还会干什么呢?
(2)我们把小朋友小手做的事情也编到儿歌里去好吗?
(3)请能力强的幼儿来仿编儿歌。
三、保护小手。
1、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这么能干,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那小朋友知道怎样保护它吗?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3、教师小结。
露和霜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认识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认识生字词,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2)渗透环境保护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法、学法:
感情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思路: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造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全解: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
2、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可爱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我家玩儿。
3、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欣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
4、老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
5、老师领读课题:家jia (拼音)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课件4)
2、指生朗读反馈。
3、听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轻轻的跟老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尝试模仿联系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逐句学习课文。
(1)第一行:老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朋友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
(蓝天)是( )的家。
(2)第二行:男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
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
(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
(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又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
(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
(6)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后一句)
思考:为什么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
老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7)再朗读小诗。
(8)听歌《娃哈哈》。
四、拓展联系
1、找家:
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朋友也一定能创造一首小诗,
填一填:
( )是( )的家。( )是( )的家。
露和霜的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