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制定教案前,必须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制定教案时,我们应考虑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面是怎么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娃娃家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娃娃家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农家的小朋友、家人交往,懂得做客的礼貌。
2、观察、讨论、感受农家与城市家庭的区别。
3、体验做客的快乐,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联系好要去做客的农家,了解路途情况,最好3—4家,幼儿分组去做客。
2、准备去农家做客的小礼物,如小文具、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欣赏农村的风景。
1、幼儿和老师一起走在去农家的乡间小路上,欣赏农村的风景,有说有笑。
2、自由畅谈: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和城市有什么不同?
二、在农家做客,大方交往、礼貌待人。
1、到达农家,热情与农家小朋友、家人打招呼,相互自我介绍。
2、幼儿赠送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文具、图书等。
3、品尝农家准备的招待小朋友的水和食品,大家自由交流,相互问问彼此感兴趣的.问题。
三、参观农家,感受农村生活与城市的不同。
1、在得到农家的允许下,自由参观农家的设施、房屋内外、饲养田地等。(通常农家的屋内设施比较简单、有自家的院子,院子里有自家养的鸡、狗、猪等,种植的青菜、韭菜、豆子等)
2、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观察、去操作,如观察用柴火烧饭的大锅灶、观察水井、猪圈、喂鸡、摘豆子等。
3、自发讨论:农村的生活与城市有什么不同,哪些是农村有的,哪些是城市看不到的等。
四、在农家游戏,愉快告别。
1、幼儿与农家小朋友在院子里一起玩耍、游戏,相互学学各自会玩的游戏。
2、与农家小朋友、家人告别,告诉对方做客很开心,表达感谢。
活动延伸
1、将去农家做客的所见所闻,在区域游戏中表现出来,如生活区练习《剥豆子》,建筑区搭建《农村的房子》等。
2、完成《去农村我看到的……》调查表,内容有动物、植物、房屋、道路等。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大班娃娃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运用画、粘贴、剪拼等技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装饰石头娃娃。
2、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的石头模特、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若干、毛笔、水彩颜料、胶泥、胶水、皱纹纸、即时贴、毛线、布料、剪刀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请小朋友观赏石头模特的表演,引导观察娃娃的服装。
2、讨论:你喜欢哪个娃娃?他有什么特点?服装是怎么做的?颜色搭配如何?
3、以石头娃娃的'口吻请幼儿帮助设计服装。
4、简单向幼儿介绍制作材料及注意事项。
5、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
6、制作好的作品陈列在展台,幼儿互相欣赏。
7、幼儿随音乐,进行石头模特表演。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做的石头娃娃形象回家与爸爸妈妈创编“石头娃娃的故事”,培养推理及想象力。
大班娃娃家教案篇3
活动名称:
大班社会活动《到民族娃娃家做客》
活动目标:
1.欣赏、了解藏族、蒙古族、壮族地区著名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
2.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及民俗文化。(难点)
3.感受祖国风光的美丽,欣赏、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有关青藏高原、蒙古大草原、桂林山水等风景的视频和图片。
2.音乐:《天路》、《赛马》、《山歌好比春江水》
经验准备:
幼儿的旅游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关资料的收集和了解。
活动过程:
1.创设“藏族游”的情境,初步感受藏族的风土人情。
(1)幼儿随教师乘坐“青藏铁路”去拉萨,ppt播放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窗外”的风景,初步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
(2)由配课教师扮演藏族同胞,送上哈达,邀请幼儿一起跳锅庄舞,
初步感受藏族人民的热情和能歌善舞的文化。
(3)交流讨论青藏高原的了解。
提问:青藏高原的风景有什么特点?哪里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结:青藏高原的天蓝云白,雪山连绵,布达拉宫壮观雄伟、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
2.播放视频“青藏铁路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幼儿加深对青藏高原的了解,知道青藏铁路修建的不易及其对藏族人民的重大意义。
提问:通过这个视频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青藏铁路的修建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想对工人叔叔说些什么?
小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非常寒冷,空气稀薄,人们随时会因为缺氧而危及生命。工人叔叔们用毅力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将青藏铁路修建完成,他们是祖国的骄傲!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地区的辽阔景色及风土人情。(1)在欢呼声的音乐中,引发幼儿猜想,引出那达慕大会。引导幼儿“听,人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即出示图片“摔跤”引导幼儿观察,引发幼儿对蒙古族人民的活动的探究。
(2)播放视频“那达慕大会”,幼儿分组交流,教师梳理提升。提问:蒙古大草原的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蒙古族同胞喜爱哪些运动?
小结: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牛羊成群,万马奔腾。那达慕大会是人们的传统节日,有骑马、摔跤、射箭三项竞技项目。
(3)出示弓箭、马杆、五彩项圈等道具,播放《赛马》,幼儿参加“那达慕”大会,感受蒙古族人民活动的有趣。
4.出示“对山歌邀请函”,展示桂林山水的的景色,体验壮族地区风景及文化。
(1)通过ppt出示邀请函,引发幼儿对壮族风情的探究兴趣。
提问:“谁发来的邀请函,邀请我们去对山歌?“你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进行自由表达。
(2)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讲述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分享,老师进行提升小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形态各异,漓江的水又清又静,江上倒影,静美如画。
(3)欣赏“对山歌”,感受壮族民俗文化的有趣。
播放刘三姐和二郎哥对山歌的经典片段,引导幼儿了解对山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唱歌,开头要托长腔“喊山”,以引起别人注意。
(4)幼儿学唱对山歌,体验对山歌的有趣。
请男孩和女孩站在两个“山头”,隔着漓江水进行对山歌活动。
鼓励幼儿进行歌词创编,让幼儿在欣赏和创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壮族风情的理解。
(5)幼儿随教师边唱山歌、边划船参加“对山歌”活动,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在班级创设“民族大舞台”、“民族风情村寨”等区域,引导幼儿加深对少数民族民族风情的了解,提供幼儿展示平台。
课后反思
1.关于幼儿经验缺乏的难点解决。
由于活动前对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做了充分的了解,因此通过活动前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相关民族的资料、区角材料的提供,使孩子们在活动前获得了部分相关民族的信息,为活动的展开做了良好的经验准备,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和孩子们充分参与、表达的前提。但是孩子们收集到的是相对零散的经验,形式上大多是通过图片、视频的认知了解,缺乏参与性,因此在活动中,我以“民俗之旅”为线索,以“歌”为媒,以铁路、马、船等当地特色的出行工具为“过渡”,引导幼儿在唱唱、跳跳、看看、说说、比一比、演一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了解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这些游戏情境的设置并加上多媒体视频和音频结合的效果,使孩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幼儿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感受祖国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和自豪。
2.关于教师主导仍然较多的思考。
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加直观的了解、更好的游戏体验,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以“旅游”为线,以“导游”的身份引导和参与孩子的活动,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很好地带动幼儿参与活动,获得较好的认知、体验,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以教师为主导的场面,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流程,相对缺乏自主探索的机会。为此我反思,应该在什么环节加以放手?怎样创设更加自由自主的氛围让孩子更好地表现自己?如何通过更丰富的材料的提供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在下一步的构想中,我将将这些理念融合到我的活动中,充分的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体现“儿童本位”的观。
大班娃娃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并能监守岗位;
2、能够使用礼貌用语,较安静地游戏;
活动内容: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场、银行、公共汽车、超市。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
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来玩娃娃家了,你们高不高兴啊?上次我们在玩娃娃家的游戏的时候啊,李子恒小朋友玩得可棒拉,他啊,本来是娃娃家的爷爷,可是后来他看到医院的医生不够了,那是因为医院的小朋友跑掉了,所以他就自己到了医院,帮助病人看病。
而且他看病的方法与别人不一样,他用的是气功,今天,我要在来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把工作做到下班,还有,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不是要安静一点啊,这样,在医院里面看病和休息的人就能很好的休息了;
二、幼儿游戏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娃娃家,扮演客人的角色和娃娃家的妈妈一起将娃娃家整理干净;
普遍指导各个服务场所能应用礼貌用语;
教师观察:
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先搬好椅子和桌子,再去拿玩具;
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自己解决一些遇到的小问题;
3、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监守好自己的岗位,不在教室中间奔跑;
4、观察幼儿游戏的声音是否比较安静;
三、教师评价
1、让个别幼儿介绍今天自己的新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对今天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并能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予以表扬;
3、对于全班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放低音量地进行游戏给予表扬,并告诉幼儿在下次游戏中也要看他们的表现。
大班娃娃家教案篇5
游戏目标: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
2、树立游戏规则意识,遵守游戏规则,养成三轻的游戏常规。
3、按角色职责游戏,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友好相处。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5、体验模仿的乐趣。
游戏准备:
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玩具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引起幼儿讨论,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师: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要做哪些事?
你开的理发店来了顾客,你要怎样为客人服务?
你是医院的医师,有人找你看病,你要怎要为病人看病?
2、幼儿自由交流。
在娃娃家你想当谁?在理发店你想当什么?在医院你想当什么角色?
3、提出要求:
(1)做到"三轻",爱惜玩具及材料。
(2)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角色:你想玩什么游戏?喜欢扮演什么角色?怎么玩?应注意什么?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利用游戏材料进行交往的情况,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或句子进行交流,并学习礼貌待人。
5、评价:
1)今天你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和谁做了哪些事?
2)表扬在游戏中能坚守岗位的幼儿。
大班娃娃家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懂得有礼貌地、专心地与他人交谈。
2、学习用"家中有……""因为……所以……"等句式,表达自己对同伴、邻居家中的一些发现。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有到同伴、邻居家做客的经验,懂得大方、主动地与邻居交谈,不乱动他人的东西,言行要文明,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等。
(2)事先请家长参考亲子手册《到邻居家做客》,协助拍摄幼儿到同伴或邻居家做客的录像或照片,主要突出邻居家的环境、幼儿与邻居之间的交谈过程;或幼儿自己以绘图方式记录同伴和邻居家的基本情况。
2、物质准备:家长拍摄的幼儿做客的录像。
3、材料配套:亲子手册《领域活动·到邻居家做客》。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提问:你喜欢到同伴或邻居家做客吗?到同伴或邻居家中,你会怎么做?
(2)小结:到邻居家中应有礼貌,主动与人交谈,不乱动邻居家中的东西。
2、观看录像,了解所听到的内容。
(1)提问:录像里讲了谁去了什么地方做客?他是怎样和邻居交谈的?
(2)幼儿观看录像,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录像中的交谈,懂得要有礼貌地、专心地与人对话。(如果无法拍摄到谈话的现场,也可拍摄环境,让幼儿在现场介绍自己到邻居家做客的过程;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听。)
(3)小结:到同伴或邻居家中做客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和同伴一起玩玩具、聊天。
3、围绕话题,分享做客趣事。
(1)提问:你到过谁的家里做客?同伴或邻居家中有些什么人?家中有几个房间?在邻居家中看到什么有趣的事?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与大家分享你做客的趣事。
让幼儿学习用"家中有……"的句式向同伴介绍。
(2)进一步引导幼儿围绕谈话,有顺序地清楚介绍自己做客的过程,如:到同伴或邻居家中,你有什么发现?家中的什么布置很吸引你……
4、分享交流,进一步明确做客谈话的`方法。
(1)请个别幼儿讲述,可结合自己记录的图示或拍摄的老少爷进行介绍。
(2)教师提醒幼儿要有序、清楚地讲出自己做客的过程,以及与主人交谈的话题或自己在主人家的发现;引导幼儿使用"因为……所以……"等句式谈话,如:因为邻居家布置得很漂亮,还有许多小玩具,所以我特别喜欢到邻居家和,小朋友一起玩。
(3)小结:做客应有礼貌,心地一人对话,与主人谈话的内容要具体清楚;向同伴介绍自己做客过程中的发现要清楚、有序。
活动延伸:
1、教师可事先指导家长制定活动的计划,必要时可与较熟悉的邻居事先沟通,取得邻居的配合。
2、区域活动:在语言区中提供幼儿做客的照片或记录图等,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做客的过程和在邻居家的发现。
3、家园共育:可多带幼儿到同伴家中做客,或参加家庭假日小组活动,鼓励幼儿尝试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谈。
4、领域整合:
(1)可结合绘画等形式,引导幼儿记录下自己做客的过程和发现。
(2)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到娃娃家做客,学会礼貌交谈。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大班娃娃家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夹娃娃作文7篇
★ 草娃娃的作文8篇
★ 娃娃的梦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