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调整空间以应对课堂突发状况,是教案设计的灵活之处,,清晰标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能让教案的指导性更强,,怎么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教案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教案篇1
一、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小明利用五一假期,查找了一些有关小动物寿命的数据,并制作成了下面这张统计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动物寿命统计表:
小猫老鼠大象乌龟
寿命/年6251152 提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乌龟的寿命最长,老鼠的寿命最短。)
谈话:借助统计,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板书:统计)
?说明:利用动物寿命统计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复习相关旧知,导入新课,自然贴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 呈现套圈情境。
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的场景。
谈话: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在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这两张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
2. 引入平均数。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①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想法,相机进行引导。
想法一:男生有4人,女生有5人。(为比较总数预设)
想法二:男生每人套中的个数,谁来介绍女生没人套中的个数。
②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有什么方法?
和你的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女生套得准一些,因为套中的最多的是吴燕。
追问:那套中的个数最少是男生还是女生,所以套中最多的是女生,套中最少的也是女生。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队的.成绩,这样合适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个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一队套得多(比总数)。
③追问:这种想法的可取之处是已经注意到从整体的方面去比较,但是他们两队人数不相等,这样比公平吗?因为参与套圈的人数不相等,比较总数,是不公平的。
可以怎么办呢?
想法三: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哪个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多,哪个队就套得准。(比平均数)。
追问:这样比公平吗?(公平)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说明:富有启发性的“追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数据处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总数等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合适,从而引出平均数,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4. 理解平均数。
④操作:你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找出每个队的平均成绩,再试一试。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好。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一是移多补少;二是先求和再求平均数。
⑤引入:男生中谁套中得最多?谁套中得最少?根据这个信息,你有什么好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可以把张明套中的一个移给李小刚,另一个移给陈晓燕。——移多补少
反馈时,学生边讲解移多补少的过程,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
⑥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引导列式:6 + 9 + 7 + 6 = 28(个)⑦28表示什么?
28 ÷ 4 = 7(个)⑧7表示什么意思?(图中的红色线条就表示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数)
⑨你能看出,7比谁套中的个数多?比谁套中的个数少?
小结: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说明:将学生对平均数的探求发端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关平均数的多种求法。】
⑩提问:根据你的发现,谁能猜一猜女生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一定在什么范围之内?(在5~9之间)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
⑾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样知道的?请你独立完成在书上。10+4+7+5+4=30(个)
30÷5=6(个)
⑿说说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女生有5人,要用5人的总数平均分成5份)
⒀现在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圈,是不是女生每人都套中6个呢?为什么?
仔细观察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得出结论:平均数代表的是一个整体水平。
提问:现在你能判断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吗?
⒁在解决男生、女生平均套中多少个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⑴求平均数的方法,得出数量关系。(板书:总数÷份数=平均数)
⑵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大。
⑶平均数都是代表了一个整体的水平。
不同:总数不同,人数不同,平均数也不同。
四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瞧,大家多精神,老师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表现的很出色,一定会给在座的的各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上课。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最近看电视了吗?你们知道最近哪个地方发生灾难了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生:讲述自己了解的信息。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些连老师都不知道。不过老师也看到了一个悲惨的状况,那是在2006年5月27日那天,印尼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有近5800人在地震中丧生,34万人无家可归,地震还使33000人受伤,3倒塌不计其数,灾区的状况真是惨不忍睹啊!各国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这手,给灾区人民送来温暖,并全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远古时候也曾发生过这样另人震撼的灾难!那又是谁伸出了援助之手呢?
生:女娲。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31.《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故事的神奇。
1、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30页,老师非常想把这个故事再一次读给大家,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在老师读的时候,大家要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配乐朗读)
师: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师:那你觉得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女娲)
生:女娲是一个善良的人,勇敢的人,女娲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女娲很神奇,女娲很了不起。
师:说的真好,女娲的确很神奇,也很了不起。(板书:真了不起)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最能体现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
生:3、4自然段最能体现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
2、学习3、4自然段,体会女娲补天过程的艰难、危险能及女娲的神奇力量。
师:那好,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的。请大家自读课文3、4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再找一找哪些词或句子能看出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拿出笔来画一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给大家。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女娲神奇和了不起?
生:我读懂了女娲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从哪能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呢?
生:a、我从“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这一句看出的,冒着生命危险一定很艰难。b、我从“零零星星”这个词体会到寻找五彩石很艰难。c、我从“她忙了几天几夜”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几天几夜”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生:是从时间的角度凸显女娲的神力。
生:我从“找啊找啊“这个词看出寻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那怎样才能把寻找五彩石这一过程的艰难与危险读出来呢?自己练练,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名读)
师: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大家看图,看图上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
生:看图后回答,女娲找齐了五彩石非常高兴,喜悦。
师:你能带着这各喜悦的心情把描写找齐五彩石的句子读读吗?
生:(个人读,齐读)
师:女娲终于找齐了五彩石,那她又是怎样补天的呢?
生:女娲找齐了五彩石后在地上挖了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天就补好了。
四年级教案篇3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本课是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教学这篇课文,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突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搜集信息,共同讨论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新知,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课前参与的能力,体现了生活中学语文的大语文关。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本课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学生习得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教学时在运用视频资料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及词语辨析训练,使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
2、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同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生活吧!(齐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直奔、总体感知课文
师:通过读书你了解到课文的哪句话与课题的意思相同呢?
出示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指名并齐读中心句(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师评价过渡: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呼风唤雨的是谁呢?又是靠什么呼风唤雨的呢?
(三)指导精读、积淀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两个问题告诉我们的?(设问)
(2)师生对读设问句(师问生答)
(3)师:那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告诉大家?
出示重点句子,进行词语的辨析
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指名读句子,初步理解发现和发明
师过渡:同学们真会学习,那么20世纪人类都取得了哪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第四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回答、出示片段
(2)为什么说这些发现和发明都是奇迹呢?(学生回答)
(3)播放科技短片,进一步理解20世纪的奇迹般的科技成就和发明。
画面播放:(人类登月球、潜入深海、原子核等;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等)
(4)出示课件:同学们,20世纪的科技发明还远不止这些,老师将同学们搜集的关于20世纪科技方面的发现与发明的资料做成了课件,看完后你对发现和发明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5)搭配课件词语练习,进一步理解发现和发明(图在上,文字在下)
指名读短语
师小结:20世纪出现了如此多的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看完以后你对20世纪有一个怎样的评价?(20世纪真是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过渡: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出示句子: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a指名读句子,说说“改观”是什么意思?它和“改变”的意思有何不同?
b齐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过渡: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那么上百万年前的农耕社会又是什么样子呢?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人类上百万年历史中生活状态的语句
②出示句子: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③随即媒体出示———农耕社会图
④以图为背景覆盖文字: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师:想象一下没有()没有()的生活该怎么过呀?
师:一百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师过渡: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够拥有神奇魔力,那么人类是借助什么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的?
出示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指名读句子
师:你在哪里听说过“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神话西游记)
让学生说说故事情节,活跃气氛。
师:可是在20世纪以后,人类社会真的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出示课件图片:上下对比出图片(千里眼——天文望远镜、顺风耳———雷达、腾云驾雾——民航飞机)
师过渡: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中,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速度之快,变化之大足以令我们惊叹,用文中的一句经典的古诗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好吗?
屏幕出示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齐声朗读
a理解诗句
b师范读:听老师读,同学们仔细品味,同学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
师过渡: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短短的一百年中,人类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齐读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最后一段
师过渡: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屏幕出示句子: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1)指名读句子
(2)师:1923年,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的这句话到八十年后的20xx年,这句话仍然适用,那么到今天、明天、后天乃至将来这句话是否依然适用?
此时,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同来感受并畅想21世纪的美好明天吧!
课件:播放科技短片(卫星探测月球、太空出舱)
(3)小组合作说话练习:看了短片后,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美景吧!(可以是异想天开)
(4)汇报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你们真会想象,相信,在你们刻苦的努力下,这些想象一定会变成现实,我们坚信,21世纪更将是一个伟大的世纪,也更将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有效练习,扩展文本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短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五、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1、上课伊始,播放画面,教师随画面内容,一方面将学生引入文本,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想了解科技创造发明的兴趣。
2、引导学生直奔,课件出示中心句,初步理解“呼风唤雨”这个重点词语的意思。
3、在指导精读、积淀感悟的环节中,学习第二自然段。利用课件出示重点句子进行词语辨析,进一步区分“发明和发现”、“改变和改观”两组近义词的意思和用法。
4、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是学生习得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利用课件中的发现和发明引出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播放科技短片,配乐课件展示了大量的关于20世纪科技方面的发现与发明的资料,让学生了解20世纪的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进一步理解、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媒体的使用,使20世纪的高科技发明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像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画面给了学生很直观的视觉感受。
5、在学习第四段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学习引出课文第三自然段,媒体出示农耕社会图,运用课件进行排比句的品析及朗读指导,运用课前搜集到的《西游记》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图片与20世纪的天文望远镜、雷达等现代科技的发明及发现的图片进行对比学习,图片的呈现使学生一目了然,深切地体会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6、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时,利用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在运用视频资料播放科技短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媒体的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运用多种媒体与语文课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媒体的使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积淀感悟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运用媒体出示重点句子加以理解并随机指导朗读,突破了难点,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四年级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别以“快乐的密码”“一诺千金”“我的诚信档案”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来进一步了解诚信的重要性和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行。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前面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透彻.更深刻的理解。
本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诚信的观念,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养成诚信的良好行为。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理解,教师通过跟学生谈心,看学生的诚信挡案袋,了解他们的想法,学生通过思考,用说与写的方式来完成对 本课的'学习,这过程中,学生会从肤浅的认识进入深刻的理解。学生认知的障碍点是怎样搞好小调查。
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通过两个小故事和简洁的语言,讲明了诚信的道理以及它的重要性,让 学生联系实际,使学生形成诚信概念和养成良好行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诚信概念,培养学生诚信的行为。难点是怎样做好诚信的小调查。
教学环节
一. 讲你知道的关于 别人“诚实守信”的故事。学生涌跃发言,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和自己的偶像,老师随机学生,并及时点评故事中的人物,这使学生形成诚信观念。
二 讲自己的故事,包括自己不诚信的事。这样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 开展“成功”与“诚信”关系的小调查。可以给学生设定调查对象,比如:电器市场,无人售报架等。要让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方法。这一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
四建立诚信挡案袋。讲明挡案中要表现的内容,要求实事求是,这一作业学生完成得较好。小组内开展评价活动,做得好的奖一个笑脸,不好的地方指出,学生都能各抒自见。
板书
快乐的密码
一诺千金 诚信 成功
四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关于爬山虎的脚的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讨论和圈点批注等方式读懂课文,提取文章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疏通文章写作思路,通过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二、教学难点
读懂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批注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观察了苏轼眼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也游赏了陆游笔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西村。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种植物,也就是爬山虎(板书“爬山虎的脚”)。这种植物很神奇,它有脚。大家也许觉得奇怪了,植物怎么会有脚呢?如果它真的有脚,它会走路吗?会爬行吗?学习过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答案啦!
2.整体感知
(1)读对字音。
(3)快速浏览课文,标出段落,思考课文都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第二段、脚:第三四五段)
3.重点研读
(1)为什么文章题目是爬山虎的脚,文章却先用了一段来写叶子呢?爬山虎的叶子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讨论回答。
(3)接下来就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爬山虎的脚的?文章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哪些方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4. 小结作业
总结:叶圣陶写出这篇文章非常用心,他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变化,说明他观察了很长时间,而且观察得非常细致;他还知道爬山虎的脚扒在墙上非常牢固,说明他还用手尝试拉一拉爬山虎的脚。叶圣陶不是植物学家,但是他经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了这样一篇关于植物的好文章,我们也要学习叶圣陶先生这种仔细观察的科学精神,只有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才能写出有真实感的好文章。
四年级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复习、巩固what’s ___job?what dose __do?及一些职业的单词。
2、学习一些新的职业的单词,及了解一些职业的功能。(work with language & fun with language)
第二课时
学习新单词及课文
第三课时
对本课单词、句型的巩固及完成活动手册的练习。并为unit11询问别人的能力what do ____do? what can ___ do ?的句子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巩固一些职业的单词及询问职业的句子
b、学习和掌握四会单词:sick ,sick people ,drive , learn
三会单词:dentist, check , catch , criminal , put out , fire, ambulance man.
c、谈论可以帮助我们的人:what can____do?____ can____.
2、技能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养成动脑、动口、动手“三动”的好习惯,指导学生熟练应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日常交际,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唱演玩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
4、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领悟使用:谈论可帮助我们的人
5、文化意识
了解一些职业及一些职业的功能,树立职业不分贵贱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新的职业的单词及对各种职业功能的了解和掌握是本节的重点,对各种职业功能的了解和掌握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
1、学生在上课前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职业图,并写上单词,上课时贴在胸前,方便小组活动和课堂教学。
2、选用实物投影仪、相关的职业的图片、一些职业的道具、录音机、录音带。
?说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的主渠道,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型,通过唱游、直观情景教学、小组活动、扮演、游戏等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场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再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逐步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法学法的设计,最终要在教学程序中体现,因此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这个课时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
1、歌曲热身,引入新知
2、学习新知,多样巩固
3、多方活动,探究发展
4、展示评价,促进发展
5、课外延伸,巩固发展
(一)歌曲热身,引入新知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仍然爱唱、爱跳。一开始我设计了sing t;>,既复习旧的职业的单词,又激发学习兴趣,二我设计了拿职业图,运用what’s ___job? what does ___do?来复习并引出新的职业的单词dentist,ambulance man.。
(二)学习新知,多样化巩固
1、小学生直观性思维比较强,我利用职业的图片、句型:what’s ___ job? what does ___do?what can ___ do?来教学新单词,指导发音,注重升降调,并渗入chant的内容,再利用two by two、four by four、男女读来熟练单词,加大参与面,有效的改变后进生不开口的局面。
2、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齐读板书的单词、词组,使我更快的收到教学的反馈信息。
3、巧编chant,巩固单词。
learn,learn , learn, teachers help us to learn.
catch , catch , catch , policemen catch criminals.
drive , drive , drive , ambulance men drive an ambulance.
put out ,put out , put out , firemen put out fires.
check , check , check , dentist check my teeth.
help ,help , help , nursers or doctors help sick people.
并配合动作来引导学生记、理解单词。
4、现在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我让学生做fun with language,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使学生的写得到训练。
5、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我设计了游戏:能力大检查。t:do you check my teeth ?如符合自己喜欢的职业就站起来,如此反复,既加大单词的呈现率,让人人都能展示自己,达到教学的全体性。
(三)多方活动,探究发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运用语言,我设计了职业大调查:
首先是四人小组内的问答调查,跟着是全班性的职业调查,让学生在活动中用,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展示评价,促进发展
1、为了让四人小组活动得到良性的循环,展示学生的`调查成果,并以此促进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2、开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改变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向学生宣传职业不分贵贱,行行出状元的思想,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更好的报答社会。
(五)课外延伸,巩固发展
作业是课后对课堂的延伸、巩固,并根据学生的爱好,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设计了两类作业:
1、基础作业
a、抄新单词和重点句子。
b、画1幅自己喜欢的职业图,写至少2个轮回的对话。
如:a:what’s your job? b: i am teacher.
a: do you help us to learn. b: yes.
2、自选作业:了解其他职业的职能。.
?说教学效果】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创设各种语言情景,通过歌曲、操练、chant、活动、表演、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学习、巩固、运用语言,激发兴趣,并且注重了教学的全体性,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全面的提高。并让学生了解一些职业及一些职业的职能,使学生明确:职业不分贵贱,行行出状元。
四年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法口算、估算和笔算等计算方法的联系,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教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形成如下板书:
2.结合以上知识整理,边整理知识,边完成数学书88页1-4题。(课件依次出示以下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1题。
抽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最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整百数乘整十数,只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课件显示)
(2)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出估算方法,教师用课件显示相应内容。最后让学生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
(3)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可指名上台板演),课件显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让学生说说每个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后,课件显示计算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4题。
先分别让活到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显示相应内容),再列式计算并汇报,教师板书。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算简便。
二、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1、2题。(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评议。第2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积的变化规律。(课件显示规律)
2.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4题。(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估算他们大约走了多少米的?
学生1:我把187看成20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000m。
学生2:我把187看成200,32不变,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400m。
学生3:我把187看成19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5700m。
(课件展示以上三种估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5题。(课件出示题目及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24×365,可以把24看成20,365看成360,350或400都可以。
三、拓展练习,促进发展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思考题。
教师:请认真看图、审题,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运费的多少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1:运费少和路程有关。
学生2:运费少还和运的质量有关。(课件显示:与运费少相关的因素)
教师:分组讨论一下,往哪些仓库运费用会少一些?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完成后指名汇报。
学生:如果把粮食运往3号和4号仓库,则运量大,费用肯定多。所以应把粮食往1号或2号仓库运输费用会少些。(课件显示)
教师:看来只要计算出运往1号仓库和2号仓库的总运量,就可以比较出谁了运费更少。怎样计算总运量呢?
学生:运输量可以用“运输吨数×路程”来计算。(如期学生不能说出,则由教师告知学生。)(课件显示)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并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学生1:如果运到1号仓库,总运量是40×10+30×20+20×30=1600
学生2:如果运到2号仓库,总运量是50×10+30×10+20×20=1200。所以运往2号仓库运费最少。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89页3题,90页6、7、8题。
六、课外阅读
数学书91-92页: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
四年级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