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中,可以加入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估,双语教案的精心编排,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打开国际视野,怎么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艺术领域幼儿园教案大班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艺术领域幼儿园教案大班教案篇1
设计意图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电动玩具占据了孩子的世界。由于过多地与电视、电脑为伴.不少孩子动作发展迟缓、社会交往能力弱。为了让孩子走进自然。走近社会,我园收集整理了曾经广为流传的民间游戏,并将它们纳入幼儿园课程。“跳皮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民间游戏,不仅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身体动作、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为此,我选择民间游戏“跳皮筋”的音乐,设计了这节韵律活动,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培养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同时,让他们体验创编动作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跟着童谣的节奏跳皮筋。
2.能根据节奏××|××|×× ××|×× ×o |创编不同的舞步组合。
3.体验合作游戏及创编动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熊、小老鼠头饰各一个,橡皮筋一根,《跳皮筋》歌曲录音,自制的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兴趣,感知节奏
1.听节奏,猜猜是谁的脚步声。
师:今天大熊、小老鼠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请你们听听它们的脚步声,猜猜是谁先来了。
教师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节奏,请幼儿听一听、学一学、猜一猜。
2.看节奏图谱,学动物走路。
× ×|××|××|××|(图谱一)
×× ××|×× ×| ×× ×× |×× ×|(图谱二)
(此环节以动物走路引出两种节奏,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同时,模仿动物走路形象地帮助孩子感知节奏。为后面组合节奏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演唱童谣,熟悉节奏,学习舞步
1.播放歌曲《跳皮筋》录音,鼓励幼儿拍出节奏。
师:今天大熊和小老鼠要来和我们玩游戏,它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跳皮筋》,请你们打出节奏。
2.出示图谱三,请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脚踩出节奏。
师:大熊和小老鼠也来打节奏了,它们是怎么合作的呢?你们会踩出节奏吗?
× ×|× ×|×× ××| ×× ×0 |(图谱三)
3.教师示范.帮助幼儿学习舞步。
教师根据图谱三的节奏表演相应的'舞步,并配上简单的口令“大'-熊,大-熊,小老鼠呀小老鼠”,请幼儿跟着一起练习。
× × | × × | ×× ××|×× ×o|
(此环节将两种不同的节奏组合,倾听音乐一打出节奏一动物表演一形象帮助一练习舞步,层层递进,化解幼儿学习舞步的困难。)
三、利用皮筋,开展游戏,玩转节奏
1.出示单根橡皮筋,请幼儿根据童谣的节奏跳皮筋。
师:大熊和小老鼠带来了橡皮筋,请你们来试一试可以怎么跳。
2.教师演示,要求幼儿用刚学的舞步在一根橡皮筋上集体练习。
师:大熊和小老鼠也来跳皮筋,它们会怎么跳呢?
3.将橡皮筋围成三角形,请幼儿分组合作游戏。
师:大熊和小老鼠跳了一会儿,把橡皮筋变形了,现在橡皮筋变成了什么形状?谁能来跳一跳?谁能把每边都跳到?
(1)幼儿自由练习,提醒幼儿听准节奏变换位置,在唱到“小老鼠呀小老鼠”的时候换到橡皮筋的另一边。
(2)幼儿分成三组,分别站在三角形的各条边上合作开展游戏。
(此环节可在地面贴箭头,指引幼儿按照同一方向变换位置。)
4.将橡皮筋围成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将幼儿分别分成四组、五组、六组合作游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创编舞步,自由表现,体验快乐
1.幼儿创编舞步。提醒幼儿可以单脚跳,可以双脚跳,可以在一侧跳,也可以两侧轮流跳。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种跳皮筋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种跳法,你们可以来试一试,看谁能用不一样的方法来跳皮筋。
2.部分幼儿演示,其他幼儿学习。
3.幼儿用自编的舞步开展游戏。
附跳皮筋动作
准备动作:站在橡皮筋的左侧。
第一拍:左脚原地不动。右脚跨跳到橡皮筋的另一侧。
第二拍:右脚收回。
第三拍:右脚再次跨到橡皮筋的另一侧。
第四拍:右脚收回。
第五拍-第八拍:双脚轮换往前跑,每一拍跑一步,最后一拍并拢站立。
艺术领域幼儿园教案大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趣的线条。
2、了解米罗的作品,体会其特有的艺术特色。
3、大胆尝试用线条和色块组合创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欣赏范例(米罗的画)、透明记录纸
学具:彩带人手一条,水粉笔,水粉颜料,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舞动的线条
1、今天,美丽的彩带要和你们交朋友了,先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谁会用笔来把它画下来?(横、竖两种线条)
2、美丽的彩带会跳舞,请你仔细看看,彩带是怎样跳舞的.?(教师舞动彩带——幼儿交流——记下来)
3、(再舞动彩带)现在这条彩带又是怎样跳舞的呢?谁会用笔记下来?
4、谁也会让彩带跳舞的,要跳得跟老师不一样?(个别幼儿尝试,并记录)
5、大家都想试试呀?会跳舞的彩带就藏在你们的小椅子下,看看你能让它跳什么不一样的舞,小椅子下还有记录纸,请你把刚才彩带跳舞的样子记在纸上。
二、拓展:生活中的线条
1、不仅彩带能舞出美丽的线条,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线条,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线条?把它也画到纸上,然后跟好朋友讲一讲。
2、幼儿展示自己画的线条,教师把几个孩子的透明纸重叠组合起来展示,欣赏自由线条的美。谁愿意把你找到的生活中的线条给大家介绍一下?线条真多,看!老师把这些线条放在一起,变成了什么?(线条画)原来随意画的各种各样的线条能变成美丽的画!
三、欣赏:运用的线条
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画家,他的名字叫米罗,是西班牙一位非常的画家。他最喜欢用各种各样的线条来作画了,他的画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喜爱,老师也特别喜欢他的画。老师还带来了很多他的画,请你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上有什么线条,这些线条像什么?(幼儿自由参观—交流)
交流: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上有些什么样的线条(这个线条是怎么画的)?这些线条像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这些画除了线条,还有什么?(在有的地方涂上了一块块颜色)线条和色块组合成了美丽的图画。
四、创作:自由表达
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学大画家米罗,用神奇的线条和美丽的色块画画?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画笔、纸、还有各种颜料,请你画之前先想一想,你准备画些什么样的线条,用什么样的色块来装饰。(幼儿作画)
五、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1、先完成的小朋友跟同伴、客人老师交流自己的作品。
2、展示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艺术领域幼儿园教案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在感受理解歌曲《泉水叮咚》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的乐器和不同的合奏方法为歌曲伴奏,体验合奏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可以表现不同水声的替代乐器(碗,筷,玻璃瓶,鼓棒,装着沙、米、豆的铁罐,洗衣板等),并学会表现。
2、歌曲《泉水叮咚》的录音。
3、乐句图示及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节奏乐器”,说说它们分别能表现什么水声?
(最近我们听了许多水的声音,还用生活用品制作了许多节奏乐器来表现听到的水声,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1、你带来了什么?它能表现什么水声?
2、它敲击出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声音(泉水声、小溪声、大江声、大海声)?
3、怎样才能使这些物品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二、使用“乐器”为歌曲《泉水叮咚》伴奏
1、复习歌曲《泉水叮咚》
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这首歌唱得更动听?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设计演唱方法,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
2、尝试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1)提问:要为歌曲伴奏,需要做哪些准备?
(2)小结:需要有节奏,才能表现得更好。
(3)出示幼儿所选节奏的卡片:
3、幼儿尝试一起为歌曲伴奏。
(1)伴奏前提问:一起伴奏需要注意什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伴奏后提问:你们觉得自己的伴奏好听吗?有问题需要解决吗?
4、师生互动解决伴奏的问题。
(1)提问:这么多乐器一起演奏,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它们表现得都很好听呢?
(鼓励幼儿运用轮奏、合奏等方法合作表现。)
(2)小结:这么多乐器共同表现时,要根据歌曲的内容与特点,用不同的办法合奏,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合作表现体现成功的快乐
1、教师指挥,引导幼儿合奏,为歌曲伴奏。
2、请幼儿做指挥,集体为歌曲伴奏。
3、小结:其实为这首歌曲伴奏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其他的方法,比一比哪种方法更动听。
艺术领域幼儿园教案大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尝试在纸筒上运用悬空的技能绘画春天的景物
2、在绘画活动中体验愉快的情感
活动准备:
高矮、大小不同的纸筒、四张桌子(植物、动物、昆虫、人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春天的景物
1、观察图片,讲述春天的景物
师:春天是个美丽而又五彩缤纷的季节!我今天就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你们一起来看看!
师:这表示的是春天里的什么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幼:蝴蝶!
师:那春天还有哪些昆虫呢?说一说
幼:勤劳的小蜜蜂、美丽的花蝴蝶、……
师:你还看到什么了?(柳树)哪些植物是春天特有的?
幼:雪白的梨花、粉红色的桃花、黄黄灿灿的迎春花、金黄色的油菜花……
师:春天会有哪些小动物从睡梦中苏醒或是春天特有的呢?
幼:青蛙、小蛇、乌龟、小熊、蝌蚪……
师:人们会在这温暖的春天做些什么呢?
幼:放风筝、春游、野餐
小结:因为春天是这么的美,所以人们都很喜欢春天!
(幼儿通过对自己周围生活中观察和了解,简单地进行讲述一些春天特有的事物,为之后的绘画活动中幼儿所要绘画的内容有所了解)
2、归纳提升
师:因为大家都说了春天里有蝴蝶,有绿绿的小草鲜花,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现在老师这里也有许多春天里的事物,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谁你们认识吗?
欣赏课件ppt
(活动中因为已经有了先前的对春天动植物既人们的认识,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复习巩固有关春天里面美好的事物。幼儿简单地进行讲述,教师针对幼儿讲述的内容进行补充,并用ppt课件来展示。这样幼儿对于春天里一些不熟悉的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之后的绘画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介绍绘画方法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春天有许多的昆虫、植物、动物以及人们的活动,现在我们就要把这么美的春天画下来!
1、观察材料
(1)看地上有什么?(颜料、毛笔)
(2)纸筒有什么用呢?
师:对了以前我们画画都是在纸上画,今天我们要把春天的事物都画在这纸筒上。那纸筒上画画和我们平时画画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1)手要悬空,不能撑在桌子上画
(2)纸筒可以边画边旋转(横着或是竖着都可以)
教师简单示范:
(教师在介绍绘画的工具时,引导幼儿发现并讲述绘画时候所要注意到的问题,教师提醒幼儿让孩子们知道这是"悬空画",学习一个新的技能,并且要进行示范绘画。教师的示范绘画,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的技巧,以免在绘画过程中遇到难题)
师:你想画什么?(幼儿讲述,教师快速的绘画)
(教师让幼儿在绘画前先进行讲述,养成每次绘画前都能够做到心中所想,然后再动手绘画,这样也比较有把握不绘画错)
2、自选
(教师事先准备的示范画,让幼儿观察,发现要按照绘画。并对幼儿提出要求,选定一个后就必须将这个中的一些内容绘画在纸筒上)
师:看,你知道老师绘画了春天里的什么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画了春天的人们在放风筝、植树
师:每个桌子上都有"昆虫、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这些字,画之前请你想好你要画春天的什么,然后再去进行选择!
如:如果我选择了画春天的植物,那就应该画些什么呢?
幼:梨树、桃树等
3、待会请画好的`小朋友,把你们的画都放到前面来!
三、幼儿制作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的画都很美!谁能用好听优美的词语来介绍一下你的画?
师:谁来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知道他画了哪个吗?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是什么,画了些什么?
总结:今天我们在纸筒上绘画了美丽的春天,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悬空的方法在墙壁上,瓶子上等画出许多春天美丽的事物,美化我们的环境!
(讲评的时候,教师要针对幼儿绘画的内容,按照绘画的要求里观察点评孩子的作品。并让幼儿学会用自己连贯的语言来介绍绘画的内容)
艺术领域幼儿园教案大班教案篇5
一、活动名称:
?什么动物你猜猜》
二、活动目标:
1、尝试创编歌词,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2、尝试探索山歌对唱的形式,能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
3、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勇于接受挑战的品质。
三、活动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什么动物你猜猜》这个活动,是一首创编歌,模仿《对歌》的形式,具有我国少数民族山歌的特点,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儿创作歌词。本节歌曲创编存在着许多重点和难点,比如说,创编动物谜面,设计图谱,创编歌词等。
四、活动对象的分析
大班幼儿年龄在5――6之间,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探索欲望极强,善于思考,喜欢接受挑战。幼儿通过这种形式的歌曲创编,尝试自己填词,尝试自己将猜谜匹配到已经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中,深受孩子的喜爱。
五、活动策略与活动设计
在《什么动物你猜猜》这一创编活动中,我运用猜谜游戏,创编动物谜面,观看电脑课件等丰富幼儿创编内容。采用“抛绣球”游戏,创作画方式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锻炼幼儿,丰富幼儿情感。
六、活动媒体设计
本次活动中,我所采用的媒体包括电脑、课件,在活动中,让幼儿观看电脑课件,“可爱的动物”丰富幼儿的创编内容。
七、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1、出示图谱,师幼合作复习演唱歌曲《对歌》。
2、出示动物图片,森林中要开“动物音乐会”,动物们想请大家把它们也编到歌曲中,让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歌。
设计思路分析:幼儿通过观看动物图片,为幼儿下步创编动物谜面打基础。
3、教师创编一个动物谜面。例:哎,什么鼻子长又长咧?嗨长又长?请幼儿尝试直接与教师对唱,唱出谜底。
4、强调第一段应编出四种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第二段要唱出是什么动物的谜底。
5、观看电脑课件“可爱的动物” 丰富创编内容,请幼儿分组讨论,尝试按乐曲创编出四种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
多媒体应用分析
经验证明:幼儿在活动进行中,对所创编的动物形象已有所枯竭,为了丰富幼儿的创编内容我采用了放电脑课件,来调动幼儿的创编积极性。
6、请个别幼儿示范唱出所编的歌曲谜面,其余的幼儿直接接唱出谜底,教师及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幼儿创编热情十分高涨,教师采用对唱等多种名作形式,让幼儿抛绣球唱歌,从而能使幼儿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7、尝试多种合作形式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运用体态动作来表达歌词。
8、游戏“抛绣球”。向主动参与对歌活动的幼儿抛发纸绣球以调动积极性。
9、分组活动
(1)创作画《什么动物你猜猜》,以绘画形式创作歌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2)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创编歌词,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3)小组合作设计图谱,并开展对歌游戏。
在创编活动结束时,我采用如:创作画等多种活动,让幼儿对活动内容进行巩固,从而体验幼儿之间合作交流的快乐。
艺术领域幼儿园教案大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并能积极投入艺术活动中,乐于在欣赏活动中调动自己的身体进行体验。
2、感受美术作品与舞蹈等艺术活动中线条的存在,初步感知线条的情感渲染力与节奏感。
3、在活动过程中激起自由想象的热情。
活动准备:
幻灯课件、黑板、粉笔、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
感受线条的存在及其魅力(情感渲染与节奏感)
活动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审美感受。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线条
你在哪儿找到过线条?
幼儿自由讲述
肢体模仿线条
小结:线条非常神奇,它是无处不在的。
二、美术作品中的线
1、欣赏《梦》
你看到了什么?
学画上的阿姨,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她梦见了什么?
2、欣赏《哭泣的女人》
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她在干什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猜猜她为什么哭啊?
3、对比:这两幅画的区别
4、小结:这两幅画给我们的感觉不同,很大的原因是画上的线条的不同。
三、舞蹈中的线
1、感受音乐中的线(节奏)
2、舞蹈跟学
3、小结:舞蹈和音乐中的线可以把欢快的舒缓的节奏告诉我们。
四、户外找线
艺术领域幼儿园教案大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能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装饰、制作纸袋动物,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各色卡纸、彩色即时贴、皱纹纸、画笔、剪刀、双面胶等。
2.利用纸袋制作的小动物表演的'《动物狂欢节》视频片段。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彩色纸袋,讨论纸袋的用处
1.你们家里有纸袋吗?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处理纸袋的?
2.纸袋除了可以用来装东西,还可以用来干什么?
二、播放视频《动物狂欢节》,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1.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制作的?
小结:原来纸袋还可以制作成各种小动物。今天,森林里要举行“动物狂欢节”,想请小朋友们制作各种小动物来参加,你想不想试一试?
三、幼儿讨论制作纸袋小动物的顺序
1.你想用纸袋做什么小动物?需要哪些材料?
2.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进行总结:在制作纸袋小动物的时候可以根据纸袋的大小、形状、颜色,选择不同的辅助材料加工制作成各种小动物。
3.讨论:做小动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做?
教师小结:①先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小动物。②选择纸袋和各种辅助材料。③用画笔画出小动物的五官及四肢。④进行组合,并对小动物的身体加以装饰。
4.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纸袋小动物,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对小动物的身体进行装饰。
四、幼儿利用纸袋作品进行表演,感受制作带来的乐趣,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艺术领域幼儿园教案大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间《打硪歌》的特点,学习“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2.能跟随乐曲与同伴一起喊号子、有节奏地模仿打硪的动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3.在歌声中感受精神上的愉悦,增进对家乡文化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活动前玩过“拔萝卜”的游戏,打硪视频,打硪的道具四个,歌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初步感受喊号子带来的愉悦
听多媒体:“这里有个好大的萝卜,大家快来拔呀!”师幼共同玩“拔萝卜”的游戏。
小朋友啊!(嘿哟,嘿哟!)
抓紧绳啊!(嘿哟,嘿哟!)
使劲拔呀!(嘿哟,嘿哟!)
用点力呀!(嘿哟,嘿哟!)
小朋友啊!(嘿哟,嘿哟!)
使把劲啊!(嘿哟,嘿哟!)
大萝卜啊!(嘿哟,嘿哟!)
拔出来呀!(嘿哟,嘿哟!)嘿——
师:游戏中,刚刚喊着号子拔萝卜,小朋友们有什么感觉?
二、观看视频,了解劳动号子“打硪”
看民间打硪视频,提问:
1.这群农民在干什么?
小结:农民们在劳动,他们边劳动边发出吆喝声,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劳动号子”,它的作用就像我们刚刚拔萝卜的感觉一样,能让人集中力量,振奋精神,消除疲劳!
2.那块大石头是干嘛的呢?
小结:这种劳动工具叫硪石,是修路或砸地基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硪工们要把很重很重的硪石抬起来,打地面,这个动作就叫打硪(引导幼儿学一学)。打硪时唱的歌叫《打硪歌》。
三、欣赏本土《打硪歌》,会按节奏喊号子
师:我们家乡咸宁的.劳动人民在打硪时,也会唱非常好听的《打硪歌》,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1.提问:打硪时,人们用怎样的形式唱劳动号子的?(了解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
师:大家听这首歌的感觉怎样?(有力量)哪些歌词最让你觉得有力量?
2.再听一遍,要求幼儿记下歌里许多人一起唱的号子,然后告诉大家。
幼儿模仿唱,再借用多媒体共同学唱。
师:喊完号子,身上有什么感觉?(更有劲了)
3.多种形式练习歌曲中不同号子的节奏型。
a.师幼共同游戏“唱号子,送号子”。
b.幼儿根据提示字,玩“歌词配对”游戏,寻找并发现歌曲中号子的重复规律。
师:劳动人民听到我们热闹的吆喝声,特地给大家送来一份大礼!哇!是《打硪歌》的唱词,可惜号子掉了许多!借用一下你们的号子,可以吗?
c.师幼对唱《打硪歌》,熟悉“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师:词填好了,我们一起来玩这个“喊号子”的游戏好吗?
d.原地表演《打硪歌》。
四、玩“打硪”游戏
1.师:老师特地请来了一位农民歌手,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玩“打硪”游戏好吗?
2.师:大家合作得真好,客人特地为我们送来了硪石,想试试吗?(放音乐,共同玩“打硪”游戏。)
五、接受新任务(延伸活动)
出示“工地”图片,布置任务:小朋友们好,听说你们学会了打硪,我们修路很需要硪工的帮助,请问你们愿意来我们工地帮忙吗?(小组收拾工具,共同参与户外“劳动”——打硪。)
附《打硪歌》歌词:
起来哟,起来哟(哟哟子伙嘿),大家一起来哟(嘿呀 伙呀 嘿呀 嘿)
我唱哟,一支哟(哟哟子伙嘿),打硪那个歌哟(嘿呀 伙呀 嘿呀 嘿)
唱起哟,唱起哟(哟哟子伙嘿),唱起打硪歌哟(嘿呀 伙呀 嘿 呀嘿)
唱的哟,粮食哟(哟 哟子 伙嘿),长满那个坡哇(嘿呀 伙呀 嘿呀 嘿)
唱得哟,太阳啊(呀 喂子 哟啊),红落坡啊(嘿呀 伙呀 嘿呀 嘿)
活动反思
通过日常观察,我发现幼儿对一唱一和的表演形式特别感兴趣,特选用咸宁民间《打硪歌》作为音乐活动素材,因为它具有催人奋进的感染力,合作性强,且有着较强的趣味性,“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正好满足了孩子多方面需求,同时,能增强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积极情感。
教学活动先从幼儿熟悉的“拔萝卜”游戏开始,在“嘿哟,嘿哟”叫喊声中,让幼儿初步体验号子带来的愉悦。再通过观看民间打硪的视频,让孩子直观地了解“打硪”一词的含义,进而引出家乡的《打硪歌》。ppt制作中,我将歌曲旋律重新编排,重点突出了歌曲“一领众和”,合唱号子的练习,并将歌词制作成卡片与幼儿共同游戏,让孩子在听一听、说一说、唱一唱、学一学中逐步熟悉歌曲风格。借用歌词玩“配对”游戏,将合唱的号子与歌谱结合成整体,和孩子共同看图谱玩“一领众和”的游戏,使活动重点在此环节中得到逐步解决。
活动高潮时,及时提供道具。再次调动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跟随音乐喊号子、有节奏地模仿打硪动作,在合作游戏中真正体验到了民间打硪所带来的快乐和愉悦!
艺术领域幼儿园教案大班教案8篇相关文章:
★ 中班领域教案6篇